縮胃曠腸到底是什麼!?4大重點讓你一次瞭解縮胃曠腸

縮胃曠腸是結合了袖狀胃切除與近端小腸繞道的新式手術,意在實現體重減輕的雙重效益:減少飲食攝入和食物吸收。這種手術將胃容量縮小至約100毫升,有效減少飲食攝取,同時增強胃荷爾蒙分泌,減少飢餓感,並提高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從而改善血糖調節。相比於胃繞道手術,它保留了較大的胃容量,限制飲食較少,為患者提供更高的生活質量。近端小腸繞道有助於減少食物吸收,進一步降低卡路里攝取,改善胰臟功能,提高胰島素敏感性,從而明顯改善血糖調節。該手術的安全性高,長期併發症的風險較低,研究報告表明,它在長期體重管理和血糖控制方面與胃繞道手術效果相當,甚至優於傳統胃繞道手術

縮胃曠腸手術的起源:

縮胃曠腸手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89年,當時由Dr. Picard Marceau首次實施。

縮胃曠腸到底是什麼!?4大重點讓你一次瞭解縮胃曠腸

在亞洲,日本的Dr. Kazunori Kasama是第一位執行這項手術的醫師。這一概念的手術方法後來經過多次改進,主要目的是改善傳統胃繞道手術(Roux-en-Y bypass)可能引起的營養不良和貧血等併發症。

什麼樣的人適合縮胃曠腸手術!?

  • 病態性肥胖(BMI≧37)
  • 重度肥胖(BMI≧32),伴隨肥胖相關合併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
  • 糖尿病伴隨肥胖(BMI≧27.5),且對內科治療反應有限
  • 無內分泌疾病
  • 無藥物濫用、酗酒、急性精神疾病發作或精神狀態不穩定
縮胃曠腸到底是什麼!?4大重點讓你一次瞭解縮胃曠腸

縮胃曠腸整體手術效益

根據文獻統計,手術後的效益如下:

  • 一年後體重減少約80%(相對於過多體重)
  • 二年後體重減少約60-70%(相對於過多體重)

縮胃曠腸手術可能伴隨的後遺症有哪些

縮胃曠腸手術可能伴隨一些風險,包括但不限於:

  • 中風風險:糖尿病患者存在較高的腦血管疾病風險,手術過程或麻醉後中風的風險較高。
  • 心臟病發:肥胖患者常伴有高血脂引發的動脈硬化,可能導致心臟發作。在手術前,醫師會評估心血管狀況。
  • 死亡風險:全球統計數據顯示減重手術引發的死亡率約為1/200,在臨床上,手術死亡通常定義為手術後30天內的死亡。
  • 胃滲漏:手術涉及胃腸切割,可能導致胃管切口滲漏。這可能引發腹痛、發燒或心悸,需要抗生素、禁食或引流治療,甚至再次手術修復。滲漏率約為2%。
  • 吻合處滲漏:手術涉及胃腸切割與吻合,有時會導致吻合處滲漏。這可能引發腹痛、發燒或心悸,通常需要抗生素、禁食、引流或再次手術治療。
  • 其他罕見風險:包括肺炎、肺栓塞、胃食道逆流、新胃囊狹窄、腸阻塞、腹腔內出血以及維生素缺乏等。这些罕見風險通常由專業醫療團隊嚴密監控和處理。

所有手術都伴隨著風險和併發症。雖然相對於傳統胃繞道,縮胃曠腸手術有較少的副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潛在問題。極少數接受這種手術的患者可能會面臨盲端症候群,這主要是因為主小腸運動方向為單向並且合併一個盲端,也就是單行道又遇上死路,在沒有出口的狀況下導致食糜停滯在同一個位置無法接著往大腸形成糞便